第九届羊城“小市长”评选启动,本报回访三位往届“小市长”
以“小主人翁”意识 为城市建言献策

 
 

    日前,以“从小不浪费”为主题的第九届羊城“小市长”评选活动已在广州市各大中小学启动。从1996年举办第一届至今,羊城“小市长”已走过17年,先后评选出55位“小市长”。

    1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市长”如今身在何方?“小市长”评选活动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近日,记者联系了3位往届“小市长”,回顾他们的成长故事。当再次提及参选经历时,受访的“小市长”们虽然对某些细节记忆已模糊,却一致认为参赛让他们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那段经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笔。

    ●南方日报记者 彭文蕊

    往届小市长

    6人 进入外企、国企、媒体等单位

    5人 获美国纽约洲际大学、瑞典歌德比亚大学等学校博士学位

    6人 赴加拿大、英国等地留学

    9人 保送或考入北大、中大等学府

    20多人  广雅、省实、执信等中学读书

    顾鸣,1996年当选第一届羊城“小市长”,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职于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

    寄语:希望同学们以“我是广州人,我要为广州做点事”的“小主人翁”心态来参与活动。

    第一届羊城“小市长”顾鸣:

    “小市长”赋予我荣誉和责任

    1996年,当首届羊城“小市长”活动开始在市内中小学校启动时,因为海选的题目是“我为广州城市建设献一计”,以至于当时在小北路小学念六年级的顾鸣,还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征文比赛。

    因为喜欢运动,爱好打篮球,从学校得知比赛消息后,顾鸣顺理成章地为广州献了一计:利用闲置公共场所建设简易的体育场馆,同时增加少儿运动设施,体育普及从娃娃抓起。

    为了写好这篇征文,顾鸣让爸爸妈妈带着走访了天河体育中心、越秀公园等地,以便了解市内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在小北路附近,基本上找不到球场。”

    顾鸣说从海选、复赛到决赛,自己的表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一直努力保持清晰的逻辑和积极的参赛心态。直至最后成为首届羊城“小市长”,受到时任广州市长黎子流的接见,他才有了紧张感。

    “当年‘六一’节,我在副市长办公室接听热线,一个荔湾区的小学生问我,当市长有什么感受,我回答是既紧张又兴奋。”顾鸣回忆说,市长办公室很朴素,没有想象中那样富丽堂皇,桌面上堆满了文件,书柜里也放了很多书。“看得出市长很忙,而我也没想过真的能过一把当‘市长’的瘾。”

    回首当年,顾鸣说“小市长”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责任。“特别是在少年叛逆期,这个身份对我很有震慑力,不敢在长辈面前不乖,也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出反叛。”

    在往后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责任意识也一直伴随着顾鸣。“对社会事务更热衷了。”从初中开始,顾鸣便开始做义工,包括为慈善总会上街募捐,定期去福利院、老人院探访等。

    “后来选择记者这份职业,也是受到这种意识的影响,希望能多参与社会事务。”顾鸣说,他出生在湖南,4岁时来到广州,曾以“小市长”身份代表广州少年儿童去香港等地参加活动。“我生活在这里,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喜欢这座城市。”

    何宇航,1998年当选第二届羊城“小市长”,2007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

    寄语: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放弃。

    第二届羊城“小市长”何宇航:

    参赛让我更敢于挑战自己

    首届羊城“小市长”评选启动时,还在念小学五年级的何宇航就关注了这个活动。却因准备不足,未能如愿参赛。“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好好做一件事。”两年后,何宇航再次参赛,并将关注点投向了珠江整治。

    “我一直很关注身边的事,发现问题后也想表达自己的声音,但那时候的表达渠道不像现在这样顺畅和多元。”在广州土生土长的何宇航,小时候住在珠江边,总能看到江里飘着各种垃圾,每到夏天还有一股股异味从江里散发出来。如何整治珠江,就成为何宇航参选羊城“小市长”的比赛话题。

    “建议在珠江边设置收集河涌垃圾的装置。”何宇航回忆说,参赛时他正读初一,对于如何整治珠江,他提出的想法很不成熟,却是他真正想表达的。

    在何宇航看来,当年参加羊城“小市长”评选活动并最终获得“小市长”称号,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个阶段。一方面,荣誉鞭策他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参赛成功后也让他更敢于挑战自己。

    “近万人参选,最后选5个‘小市长’,我成为其中之一,这给了我很大信心。不断挑战自己,才会觉得生活踏实。”何宇航觉得,工作多年后再次回到高校进修,也是他对自己的一个挑战。

    刘璐,2003年当选第四届羊城“小市长”,201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现在上海任职于奥美公关公司。

    寄语:羊城“小市长”评选让孩子多了一个表达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

    第四届羊城“小市长”刘璐:

    我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意见

    上下楼梯靠右走、等候公车要排队、过人行道时汽车要让行人先走……十年前,当刘璐还是一名初一学生时,她就在观察思考广州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文明行为,并为此参加了第四届羊城“小市长”评选活动。“我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刚好有这个比赛,就参加了。”

    在刘璐看来,广州人务实,广州也是座很有生活气息的城市,但是当时市民很多不文明行为与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格格不入,所以她很想建议政府对市民的行为能有所指引,比如在楼梯间设置靠右行走的提示,在公交车站贴上排队候车的提示等。在评选的初赛环节,刘璐很畅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从初赛到决赛,刘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当时决赛环节有一个“学生当‘官’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赛,刘璐觉得辩题本身就有争议。“‘官’这个概念是大人给小孩子的,如果把学生干部当做‘官’,当然弊大。但如果是学生自发的共同管理班级,这就是好事了。”

    决赛的另一环节是用漫画表达“书包太重”的概念。刘璐还记得她画了两幅漫画。一幅表达的是:阿基米德把地球扔进水里,地球浮起来了;把书包扔进水里,书包却沉下去了。另一幅表达的是:阿基米德用一个支点把地球撬起来了,却撬不起一个书包。

    十年过去了,刘璐说,参与“小市长”的评选,给她最大的影响就在于培养了自己以一个公民的视角去考虑社会问题。提及对“小市长”的理解,刘璐依然觉得,这是一个能代表少年儿童表达对城市建设看法的机会。“小朋友的想法有时候可能会显得幼稚,但也许这刚好就是大人忽视的,所以我觉得能代表自己的群体说话很重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